2月17日,迈科集团官方公众号发布了《迈科集团关于依法化解流动性困难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向公众释放企业正式向法院提出预重整申请的消息。
同日,我们观察到,西安迈科金属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已经向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预重整申请,案件编号(2023)陕01破申43号。
【资料图】
两则信息的同日公示,看来迈科集团已经下定决心通过重整化险解困,多日来关于企业破产的讨论也终于靴子落地。
这也就意味着陕西最大民企已然身处危机时刻,被称之为“中国做铜第一人”的何金碧,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
10亿债务掀开迈科的企业危机
事实上,迈科集团的危机在去年下半年已经初显端倪,彼时讨论的声音更多在业内展开,而这一消息在大众视野中的广泛传播,源自于1月20日自厦门信达发布的《厦门信达股份有限公司重大仲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揭露了迈科集团的巨额债务,也让这个已深陷经营危机的企业卷入舆论漩涡。
是何种原因让已有着20年合作关系的厦门信达与迈科集团对簿公堂,是多大的债务让迈科集团这一千亿企业无以支付,迈科集团又因何会欠下如此债务……种种疑云通过厦门信达的《公告》可见一斑。
《公告》中厦门信达提起合计10.85亿元的涉案金额,将矛头指向了西安迈科、深圳迈科,以及迈科集团的创始人何金碧,并已依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同时,提出了解除签订的电解铜采购合同。
其原因则在于厦门信达及上海信达诺分别与西安迈科及深圳迈科相继签订数份《电解铜采购合同》《电解铜销售合同》及《代理进口协议》。2022年,受疫情影响,西安迈科和深圳迈科经营状况不佳,与厦门信达间的部分业务未能如期履约。
而厦门信达停止与迈科的业务往来,并通过现场催收、协商谈判、追加增信措施等方式推进解决业务回款问题。此后西安迈科和深圳迈科仍未能向公司支付相关款项或交付货物,因此提起了仲裁申请。
随着事件的继续发酵,巨大数额带来了媒体的关注,这次仲裁就像是一根“导火索”,为大众挖开了迈科集团看似庞大,实则已摇摇欲坠的事实。
图片来源:迈科集团官网
一方面,2022年3月起上海的封控措施对其铜进口业务产生严重冲击,货物卡在上海港无法交付,最终导致银行断贷。另一方面,迈科在西安的业务布局以商业地产为主,而西安过去一年频繁遭受疫情侵扰,其酒店、商业投资收益陡减。
多重资金压力下,去年时迈科就出现了流动性危机,也因此,多家海外合作企业暂停了与迈科的金属供应,与国内不少合作企业也出现了如买卖合同、仓储合同纠纷,股权冻结、票据违约等纠纷。
合作企业的步步紧逼,迈科集团如多米诺骨牌一样倒塌,而这看似因外部环境影响而造成的流动性危机,实则,背后更多的是企业生存逻辑面临的巨大挑战。
迈科集团:预重整是科学、务实化解问题的选择
如何将企业从泥潭里拉出来,迈科去年以来就一直尝试自救,并且通过寻求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帮助以纾困。
一直以来颇为低调,鲜少接受媒体采访,并且有意让其子接手业务管理的何金碧,也开始频频出面在采访中解释企业所面临的状况,确保尽快恢复正常经营。
去年8月在接受彭博社专访时,何金碧解释到,由于各地新冠疫情不断反复,迈科在物流、运输和产品销售方面遇到了暂时性困难,一些货物推迟付款,使一些供应商担心公司的流动性,取消了交货。公司每年进口100多万吨精炼铜,这些只影响了1万至2万吨,只占公司供应的很小一部分。
面对企业重组的传闻,十几日前,何金碧在界面新闻的采访中,肯定了迈科集团正在谋求重整以脱困的消息,并且表示,集团重组一定会在政府的主导下,走市场化,法治化的道路,积极引进各种有意向投资迈科的产业和财务投资者。
针对厦门信达的上诉,界面新闻在相关报道中提到,“何金碧表示,通过仲裁方式,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合理思路和方案。”
除了何金碧的发声之外,同时迈科也在寻求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帮助。
公开信息显示,去年陕西、西安多个相关部门到访迈科,“纾困”二字被反复提及。
银行方面,去年8月份,迈科集团出质所持有的青铜峡铝业股份有限公司17957.31万股股权给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分行;9月,出质西安盈宇贸易有限公司5000股权数额给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支行、上海鑫冶铜业有限公司29500股权数额给陕西秦农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新城支行;10月,将10000股权数额出质给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西安高新技术开发区支行……
而无论是多次采访中何金碧言语间所透露的坦诚和务实,还是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帮持,似乎并未帮助迈科换来合作企业的信任和市场的信心。
或者说迈科所面临的困境,通过破产重整更像是无奈之选。
而迈科显然不这么认为,在迈科2月17日的《通告》中所提到的预重整申请,在其看来无论对社会、对债权人,还是对广大员工来讲,都是科学、务实化解问题的选择。
据了解,预重整是庭外重组和司法重整的衔接程序,可理解为债权人、债务人及投资者一次庭外和解的机会。
这是一种困境企业拯救机制,以最大程度保存企业的商业价值。具体过程是,在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之前,债权人、债务人、出资人等利害关系人,就重整事项进行谈判并达成重整计划草案;在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由法院依法审查、裁定确认重整计划草案。
于迈科而言,此次的预重整,将在依法维护各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履行债务人的法定职责,引入财务及产业投资者,快速恢复大宗商品贸易主营业务。
同时,迈科集团还提到将采取各项举措盘活资产类业务,进行信用修复,调整业务模式,改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提高经营能力,推动企业早日回归正常发展。
在迈科看来,通过预重整方案的科学制定和高效执行,一揽子化解企业困境是可预期的。而他们也坚信,企业将很快以全新的面貌回归大众视野、回归市场。
何金碧如何成为“中国做铜第一人”
前文,我们提到,迈科的危机更多来源于深层次的企业生存逻辑的危机。
财新网在迈科的相关报道中曾提到,相关人士透露迈科集团一直以来大量亏损做铜进口业务,目的是做大贸易额来获得银行信贷。同时由于迈科集团的行业龙头地位,信用度高,一些银行向其开具无抵押的信用证直接贷款,迈科只需要付很少的本金。通过这种方式采购铜,迈科集团将货物卖掉后将资金投进房地产等公司其他业务,从中获取的利润还能填补铜贸易上的亏损。
近年来的多起企业暴雷,尤其是房地产企业的暴雷,已经再次证实这种重杠杆的商业模式经不起经济周期的波动。
一直以来颇为神秘的迈科集团,相信在很多西安人的心中,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迈科中心这栋连体建筑,或者是陕西最大民企这一称号。鲜少露面的创始人何金碧,在少有的采访中也呈现着稳重、务实的形象。
此次的企业危机和重整,却揭开了何金碧带领企业在悬崖边“跳舞”,在高风险中谋取发展的一面。
事实上,当我们回溯时光,重新审视何金碧一路走来所建立的商业帝国,从他选择做铜贸易开始,就注定着“冒险”才是更符合他的关键词。
数十年前,二十多岁的何金碧在一家企业供销处任职,并在采购工业原材料时第一次接触到铜。
1993年,29岁的何金碧和几个朋友在西安市创建了迈科,他们贷款50000元(约7200美元)开始买卖机械电子产品,但何金碧早期与铜的接触对他产生了影响,他们很快将业务重心转向废金属、铜线和精炼铜。同时,何金碧逐步建立了广泛的商业人脉。
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开放,中国消费的全球铜供应量暴涨,而何金碧抓住了这轮铜价暴涨的超级周期,在大宗商品贸易这座“赌场”上,凭借其敢于冒险的风格,积累了资本。
最为典型的一次即为2005年时的一次豪赌。
2005年5月,中国金属行业齐聚上海,参加上海期货交易所的年会。当时铜价暴涨,与会的大多数生产商、加工商和贸易商都认为价格会很快下跌,也因此大多数中国贸易商并没有抓住机会从中获利。
但何金碧除外。他一直通过自己的中国消费者人脉密切关注需求情况,并建立了看涨头寸,在全球价格上涨中获利丰厚。
图片来源:迈科集团官网
随着迈科逐渐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铜进口商,据媒体报道,何金碧开始利用持续流动的金属融资。他可能要求最终客户预付款,还会以运输以及在仓库存放的大量铜作为抵押申请借款。
何金碧利用通过铜贸易业务募集的资金,在交易所进行投机交易,或者越来越多地投入到中国繁荣的房地产市场。
这一说法,与前文提到的财新网所报道的迈科的经营逻辑相符合。
也正是这环环相扣的资金流动,造就了迈科的一路高歌猛进,同时也为其埋下了危机,一旦哪个环节上出现差池,将影响整局的崩盘。
在很多人看来,何金碧敢于冒险,来源于在生意场上他保持着理性。
就像迈科曾一度出走西安,而后又选择重回西安的选择。2017年何金碧在采访中对此的解释是:“2006年我们提出放弃西安,走向沿海,是因为觉得西安的一些环境氛围仍然不具备一个大的国际化企业的标准和要求。比如团队的搭建上,缺少专业的对于市场有执着和热爱的人才。”
而至于为何重回西安,在迈科集团2019年所发布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北上广已经火热开发了,但西部还是个没有爆开的米花,无论金融还是贸易领域,都有非常大的潜力。
何金碧的回答,总是透露着理性,市场因素在他的决策中占据着主要方面。
在过去数十年中,何金碧也用自己的理性做缰绳将高杠杆这个贪婪的野兽控制在安全范围内,为他捕猎到了“中国做铜第一人”“陕西最大民企”等美味佳肴。
但这头野兽的贪婪本性难移,你可以成功100次,但当你失败一次,它就会挣脱缰绳,将垂涎欲滴的牙齿冲向你,向你收取过去赢得的所有资本。
如今迈科所面临的困境,也证实了这一点。
IXIAN.CN
如今,已经向法院提出预重整申请的迈科,将是企业“重生”的关键一步。这次,何金碧的决策是否正确?谁将成为“拯救”迈科的送炭人?迈科又将以何种面貌回归?4个月后,或许我们便能得到答案(预重整期最长为4个月)。
编辑:梨笙
审核:解革
监制:号称嬉皮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