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实际上,这已经是在3D存储领域,双方至少第二次专利交手了。 2020年11月4日,同样的无效请求人,同样的专利权人,以及同样的结果。经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合议组审理后,英特尔也是成功无效掉了对方的另一件三维存储器的专利 。来源:国家知识产权局
(相关资料图)
乍一看,这家杭州海存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只不过是一个注册资本30万元的小公司,这件专利也是这家公司的所有者张国飙原来的个人发明。
但却屡屡与英特尔爆发纠纷。原因何在?
双方之间的纠纷甚至最早可以追溯到2018年。当时张国飙以侵犯其3D存储专利权为由,将英特尔、亚马逊等公司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2018)京73民初931号。并请求法院判令二被告停止侵权行为,并判令英特尔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00万元,以及为维权的合理支出50万元。
然而上一次,由于涉案专利也是被宣告全部无效,最终导致法院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
因此,此次看来是发明人张国飙再一次向英特尔发起了专利挑战。
但不幸的是,张国飙的专利再次被认定为无效。
基于这一结果,如果双方已经发起了诉讼程序,那么法院很有可能会再次驳回原告张国飙等人的诉讼请求。
01谁是张国飙?
从这件专利的著录项目中,可以看到,该专利没有代理机构,邮寄的地址都是成都市的一个邮箱。
如果没听过张国飙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都会凭借这个专利的情况,认为这个专利权人更像是试图通过“碰瓷”大企业来“小赚一笔”的“专利巨魔”NPE一类的实体。
涉案专利
但是,如果深入的了解这位名为张国飙的发明人之后,就会发现,这是一个不简单的中国发明人。 经过检索,发现“张国飙”的名字出现在 南方科技大学官网的教师介绍中。 张国飙还是该学校深港微电子学院的教授。 值得注意的是,其在美国求学期间, 师从的正是具有3D晶体管和FinFET之父的胡正明。 在其介绍中, 是三维存储和三维计算的开拓者,拥有180多项的专利。 其中已经授权美国Matrix半导体公司量产了三维存储产品。 并且认为 英特尔的3D-XPoint技术和长江存储的Xtacking架构使用的都是其专利技术。 并且,此次与英特尔争议的专利ZL01129103.6也出现在其个人介绍的专利列表中。来源:南方科技大学官网
因此,这绝非是一个只希望“碰瓷”大企业获得赔偿的行为,将其理解为发明人正常的专利维权,或许更准确一些。
02英特尔又躲过一劫?
接连两件专利被英特尔无效掉,这对于原告张国飙等人来说,确实是出师不利。
不过,或许这并不能动摇张国飙等继续维权的信心。因为根据互联网检索到的一份有关“张国飙”的人员介绍中,曾提到半经过导体行业内专业的侵权鉴定机构TechInsights的分析,并证实了英特尔的3D-XPoint使用了张国飙团队的至少6项专利。
也就是说原告手中还有一些经过第三方评估过后的专利,实际上是可以继续用来起诉英特尔的。
另一版详细的个人简介
在这份个人简介中,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提到的3D-M美国基础专利US5,835,396的中国专利就是ZL98119572.5。也就是2018年张国飙用来起诉英特尔的专利,这件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全部无效后,张国飙已经在与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提出了一起行政案(2021)京73行初3769号,或许是不服国家知识产权局上述无效决定,而提出的上诉。目前状态显示,已经在去年5月和6月经历了两次开庭。
03艰难的“大卫”
如果把英特尔比作是巨人“歌莉亚”,那么张国飙更像是试图挑战巨人的“大卫”。
这起案件也再次成为我们在创新和专利保护上,对西方一直倡导的故事演绎的典型案例。
目前来看,美国的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尤以苹果、英特尔为代表的一些大企业,正试图将其在美国掀起的一股试图贬值它人专利,以达到其利益最大化的方式来破坏真正创新环境的做法,引入中国,并。
这些公司典型的行为,包括尽量将指控其侵权的专利,尽早消灭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无效审理阶段。这一点与苹果(排名第一)和英特尔(排名第七)都是美国专利商标局PTAB的常客能够看出。
此外,另一个特点,这些科技巨头在中国败诉的专利案件,很少公开,也很少有报道。
第三,凡是成功与这些科技巨头签订专利许可协议的国内企业,也都保持低调,不公开、不报道。
总之,减少这些外国巨头为中国创新支付专利费的“曝光度”,逻辑是希望保护这些巨头避免被更多的专利权人找上门来。
但这无形中可能就保护和助长了这些科技巨头进一步实施“专利反向劫持”的行为。造成对中小创新群体的打击。
这其实是中国在转换发展引擎,依靠创新型经济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遭遇到的最大挑战。如果平衡好大企业和小企业的各自利益,能够为真正创新者营造一个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是更应该思考的。
扫码加入知识产权精英社区